行业新闻
从加工车间走出 助力高端轴承国产化
2019-01-17
王冰,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特殊专用轴承设计和精密加工技术研发,为破解我国高端装备专用轴承长期依赖进口并受价格、交期、服务等多方制约局面作出了贡献。
“轴承简单说就是一个内圈、一个外圈,中间有几个钢珠,就会转动。”王冰拿起一个轴承介绍说。
说易行难。将轴承做到符合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要求,正是王冰长年努力的方向。她和团队将轴承与周边关联部件做成精密一体化部件,研发制造精密程度超过1/10头发丝粗细的高端轴承,不仅缩减了设备尺寸,还降低了设备安装的技术难度。
“轴承简单说就是一个内圈、一个外圈,中间有几个钢珠,就会转动。”王冰拿起一个轴承介绍说。
说易行难。将轴承做到符合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要求,正是王冰长年努力的方向。她和团队将轴承与周边关联部件做成精密一体化部件,研发制造精密程度超过1/10头发丝粗细的高端轴承,不仅缩减了设备尺寸,还降低了设备安装的技术难度。
王冰(中)在实验室进行技术指导。
技术做底气实现企业改制产业升级
1999年,王冰再次走到了职业生涯的交叉口上。
9年前,她和丈夫南下来到中山市轴承总厂,完成了从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到技术工人的转型。轴承厂主要生产用于农机和电风扇等的低端轴承产品,此后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困境。
“当时Z大的优势就是有技术,要用技术资源走创新之路。”工厂改制后,王冰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成为技术带头人之一。很快,代新产品组件式轴承推出,打开美国市场,首年订单就达200万美元。
承载能力是轴承主要设计指标,尺寸越大,承载能力就越大。2003年,一家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高端电梯制造企业开放新产品设备采购,要求主机尺寸大幅缩小,承载能力更大。
王冰意识到,这是高端轴承的发展方向。经过反复演算,她将轴承与轮子合二为一以减少壁厚,再增加一层钢球,从而在小空间内实现承载能力提升,成为全球获得送样机会的3家企业之一。此后数月,客户用样品在全球做不同气候、工况下的性能实验,王冰的样品以综合排名成为主供应商。
主动到车间一线加工零件
在电梯轴承的产品研发中,轴承外部的轮子也要达到轴承同等的加工精度。现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王冰就自己改造设备、研发仪器、做产品测试,到2014年终于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10多种系列产品每年销售数万套,销售额数亿元。
这份成就来自于王冰多年培养起来的扎实技术能力。
王冰工作的个单位是当时国家级轴承研究所——洛阳研究所的加工车间。
“去车间也是做技术,当时只有书本没有实践,有些零部件做出来,需要师傅提示怎么样做更好。”王冰于是向领导反复要求操作设备。没有数控机床,不用编程,加工精度要求苛刻的零件需要手工打造。王冰逐渐学会了几十件设备的操作,再回到办公室,技术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为多品种小批量轴承研发闯出新路
如今,王冰所在的盈科轴承大约有85%产品出口欧美,主要用于精密数控机床、电梯、叉车、物流输送装备、低噪音电机等先进制造领域。
2017年,王冰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让教授级工程师、技术人员与一线工人形成互动团体,和普通技术工作室不同,不同岗位的思维方式不同,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在王冰带领下,工作室近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和国家标准制定,创新功能集成型专用轴承设计制造方法,为轴承行业解决多品种小批量轴承开发和生产管理老大难问题闯出新路。
2017年,王冰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让教授级工程师、技术人员与一线工人形成互动团体,和普通技术工作室不同,不同岗位的思维方式不同,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在王冰带领下,工作室近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和国家标准制定,创新功能集成型专用轴承设计制造方法,为轴承行业解决多品种小批量轴承开发和生产管理老大难问题闯出新路。
(来源:南方日报)